栏目导航 Navigation
深圳楼市历史性的拐点,已然到来。
01
最近几天,深圳发布了2022年统计公报,其人口数据大家应该都看了,说点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真相。2022年末,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766.18万,相比2021年的1768.16万,减少了1.98万人。
虽然减量很少,但这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,常住人口首次呈现负增长。
对此,在不少人的主观意识里,深圳人口减少的原因是因为高房价。
但是很抱歉,这个观点不成立,至少在数据上来说,它是不成立的。
回顾过去十年,深圳增加了700多万人,其中,人口增长最猛是在2015年至2018年,人口增长率断崖式下滑是在2021年至2022年,严格来说是2021年,人口增量仅4.76万人。
在这两个时间段,都发生了什么?
2015年,深圳楼市调控政策放松,房价暴涨。一直持续到2018年初,直到2018年3月28日出台三价合一政策。
2019年上半年还算平稳,从8·18宣布先行示范区开始,直到双11豪宅线调整,又启动新一轮上涨行情,一直持续到2021年208指导价出台才消停下来。
2021年到2022年,深圳楼市调控政策收紧,落户政策收紧,房价应声下跌。
早年深圳楼市的财富效应,就像一张城市名片,成了很多人奔赴深圳的动力。
那时候人们坚信,到深圳去奋斗,努力挣钱买房,就能够收获不错的结果。
但是深圳楼市不可能永远都是快速上涨,也不可能只依靠高房价来吸引人才。或者更为准确地说,房价过高会同样会劝退部分人才。
所以,就有了2021年的楼市严控,有了2021年的收紧落户政策,以及这两年多以来的楼市低迷。
加上去年的疫情,包括佛山、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人口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。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、上海,去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4.3万人、13.5万人。
02
在我看来,与其说深圳人口净流出,不如说是深圳在有意识地主动筛选和控制人口。
因为根据《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0-2035年)》(草案),到2035年,深圳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。
也就是说,现在1766.18万人口,距离2035年的1900万人口目标,只相差了133.82万。
而在2021年,深圳就定下目标,以后的5年要引进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。
最重要的问题来了,如何才能留住这些优秀青年人才?
答案是,让大家可以安居乐业。
就在前两天,深圳发布了《深圳市住房发展2023年度实施计划》通知。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数据,那就是住房供应还在持续加码。
而且今年的保障性住房供应计划,比商品住房供应计划多了2万多套。
文件中还提到,2023年全年要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8.5万套,其中7.3万套计划今年开工。
这意味着,接下来的几年,保障房供应都会占据深圳市场的很大比例。
03
人口对房地产的影响不言而喻。
一方面,现在的深圳人口增长开始放慢脚步,不再像过去的40年那样,一股脑地向前冲,而是开始追求人口质量。
另一方面,深圳的住房供应不断地在攀升,尤其是保障房供应,让更多有购房需求的低收入群体可以在深圳安家。
不难看出,深圳在沉淀的同时,也在尽力地稳房价。
保障房的井喷供应,短期内会对商品房价格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,特别是本身就没有什么优势的普通房子,从长期来看也是一个重大打击。
所以在未来,深圳楼市不再是什么分化行情,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行情。
普宅与豪宅之间,甚至是豪宅与豪宅之间,都会产生巨大的财富差距。
一言以蔽之,住房井喷供应下,对普通人来说,在深圳买房的门槛会变得更加友好。而对于野心勃勃的人来说,想要买到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,将会变得越来越考验选筹能力的专业性。